今年,中央連續第13年出臺了關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就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結合安徽省實際,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十二五”時期,安徽省農業農村發展成果豐碩,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民收入實現倍增,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必須看到,安徽省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不少,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
《實施意見》提出,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以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為主引擎,以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為總抓手,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傳統農業大省向現代生態農業強省跨越。
圍繞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
1/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實施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到2020年建成4670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確保口糧安全的高標準農田。開展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
2/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
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到2020年,安徽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到8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5。大力開展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
3/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
到2020年,安徽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依托省級農業政產學研推協作聯盟,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扎實推進糧食、畜牧、漁業、特色農業等綠色增效模式攻關示范行動。
4/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
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到2020年,培育省級以上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20家。全面推進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培育和推廣適應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加快主要糧食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
5/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
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優先承擔涉農項目。加快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供銷合作社、農墾系統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6/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到2020年,安徽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萬人。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計劃。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扶持制度,相關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民傾斜。
7/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基本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以糧食生產大縣為重點,穩定小麥和水稻生產,重點打造皖北地區優質專用小麥、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優質安全水稻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實施畝收千斤糧、畝增千元錢“雙千工程”。
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根據環境容量調整區域養殖布局,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積極發展地方特色品種和特種養殖。啟動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積極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加快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林特等區域特色農產品。
8/積極擴大農業對外開放
大力推動農業“引進來、走出去”。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引企、引智,用好合肥、上海農交會平臺,積極引進國內外關鍵技術、種質資源、高層人才和管理經驗,注重引進有實力、有帶動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圍繞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
圍繞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
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落實農業部、安徽省政府共同推進安徽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合作備忘錄,開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市、示范縣、示范區和示范主體創建。以復合式循環打造區域產業生態圈,通過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循環生態系統,構建以企業為單元的生態小循環、以示范園區為單元的生態中循環、以縣域為單元的生態大循環。
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增強對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
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健全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在搞活流通中促進農民增收。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到2020年,安徽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接待4億人次,年營業收入3500億元。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振興傳統手工藝計劃,開展休閑農業綠色體驗模式攻關。深入開展國家級、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創建。積極扶持農民發展休閑旅游業合作社。(相關鏈接?【機會】農業部再次發文推介鄉村休閑游,創建申報事項早知道)
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到2020年,省級示范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范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分別超過500個、1000個和2000個,年產值超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5家。擇優扶持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重點支持聯合體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涉農項目。
圍繞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第二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農村道路暢通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等工程,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推進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發展,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全面實施美麗鄉鎮建設,加快推進中心村建設,廣泛開展自然村環境整治,積極探索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由 “以點為主”向“由點到面”戰略轉換。
加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體系建設,搭建縣域內用工平臺,為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創業提供服務。
以大別山片區和皖北地區為主戰場,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核心,以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到2020年,確保實現安徽省20個國定貧困縣和11個省定貧困縣全部摘帽、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圍繞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
一是落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
二是健全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增長機制。
三是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
四是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五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加強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領導
一是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
二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三是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四是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