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的殷殷囑托,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進一步釋放“三權分置”新活力。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成果應用。在全國率先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建成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目前,確權成果在農業補貼、保險等方面應用率100%。深入實施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順應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新形勢,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近一半承包地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按照“雙有償”思路,建立疏堵結合、獎懲并舉的農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機制。試點的金寨縣自愿退出宅基地4.4萬戶,騰退復墾宅基地4.85萬畝,均居全國試點縣首位。
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新動能。安徽全省家庭農場已突破11萬家,居全國第一位;農民合作社10.4萬個,居全國第8位。突出政策創設。在注冊登記、財政補貼、融資擔保、設施用地等方面加強政策扶持。突出機制創新。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利益聯結、主體融合機制,全面推廣家庭農場基礎臺賬管理,穩步推進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突出金融服務。統籌2.4億元財政資金,設立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銀行貸款30億元。成立全國首家省級政策性農業擔保公司,開發“勸耕貸”產品,為兩類主體擔保貸款80多億元。
以實施“兩改革一發展”為重點,進一步促進農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新增長。按照整省試點要求,堅持確資產、確權屬、確成員、確股份“四確同步”,建組織、建制度“兩建同抓”,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有15063個村完成了改革任務,占總村數的93.7%。立足股份合作,聚合城鄉資源,聯合各方主體,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省開展“三變”改革的村8497個,占總村數的53%。通過改革,平均每村增收5萬元,每戶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389元。全面開展“百村培強、千村扶優、萬村提升”行動,加快發展集體經濟。全省安排財政資金10.3億元,扶持1474個村發展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強村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空殼村、薄弱村占比下降10個百分點。
以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為抓手,進一步構建依法治農新框架。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將其納入行政機構改革方案一并實施。在工作部署上,突出“八項任務”協調整體推進。在機構設置上,突出市、縣(市)和農業大區,建立健全執法機構。科學合理確定人員編制,確保改革后的基層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全面加強。全省16個市、61個縣(市)和9個農業大區均設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基本做到職能剝離、隊伍整合、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四到位”,“一支隊伍管執法”的改革目標初步實現。
以鼓勵基層大膽試驗為導向,進一步形成競相改革的新格局。各地堅持試點探索、示范引領,探索了一批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宿州市創新現代農業經營組織體系、組建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蒙城、懷遠等縣引導農戶“小塊變大塊、多塊并一塊”、探索開展“一塊田”等做法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金寨縣在村級開展“培養能人、培育產業”試點,探索了人才帶動和產業扶貧新路徑。五河縣按照“一人一月一元錢”標準收取保潔費,統一用于村里日常保潔,探索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機制。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示范園/示范區、鄉村體系/村莊、農民豐收節策劃落地、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等。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