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惡化,以及人們生活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將精力投入到自身的健康上,養生便成了一種時尚的追求。青山綠水,蟲鳴花香,鄉村良好的自然環境,物產資源,以及健康的勞作方式,無一不表明了鄉村是進行康體療養的最佳場所。因而,諸多業內人士逐漸將目光轉向鄉村,將康體養生帶入田園,賦予休閑農業新的功能,開拓休閑農業發展的新途徑,于是,農業養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線。
養生農業即“農業休養”,以農作、農事、農活為內容,以觀光、休閑、度假、避暑、康體、游樂為主要形式,引導城市人在鄉村生態環境和田園風光中進行休閑游樂,或者從事適度的農事勞作,從而獲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慰藉,達到強身健體、放松身心和療養康健的目的。
遠離燈紅酒綠,尋找一片凈土常常是旅游者選擇田園休閑度假的主要動機。因此農業休養項目的規劃中要注重度假項目、空間、氛圍以及建筑風格的“靜”,同時在視覺上也不宜用太熱烈的顏色。

農耕體驗是農業養生與近郊休閑旅游結合的主要形式。田園農耕不僅包含鄉村農耕勞作活動,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系列體現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和元素,結合出“以動養生”的概念,打造區別于周邊景區的田園意象以及參與性高、趣味性強的休閑養生項目,愉悅身心。

“與世無爭、自給自足”是農業文化的精髓,相關項目的規劃開發必須圍繞田園文化這根主線,塑造完整的鄉村文脈、凝聚本土文化個性、拓展文化空間,從鄉村建筑、旅游服務設施、服務項目、旅游商品等方面體現田園文化、鄉土文化的精髓,使之與養生主題更好地融為一體。

農業養生項目的建設講究品質和品位,沒有品質非凡的旅游環境、沒有奇趣自然的體驗項目,很難達到“休閑養生”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質和品位來,就要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多種要素的相互融合:
農業養生,以鄉村為載體,分為田園、村莊和自然三大板塊。在鄉村這一載體中,應以田園為主,以村莊為次,以自然為補充,做到田園的村莊化和村莊的田園化,將村莊和田園融合成一個整體,特別是將住宅建到田園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將田園變成住宅的庭院。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就是在田園的設計中盡可能保持原貌,盡可能減少人為的改造,體現鄉村的自然性。同時,使田園、村莊和自然環境的設計更符合美學規律,符合養生者的審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藝術氣息,更有品質。

農業養生是通過農作、農事和農活等方式,在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一目標中,實現養生的目的。因此,在養生的過程中,將生產同時進行下去。將生產與養生融合,才能是真正的農業養生,達到養生與農業齊發展的目的。

農業養生,就是要做到生活和勞動的結合。采茶作為勞動,講究的是采茶的速度、數量和質量;而作為生活,則是在保持一定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追求對采茶知識的認識、勞動的鍛煉、技能的掌握、樂趣的獲得,這便是一種生活化的勞動。因此勞動的場景中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如將田園設計成景觀化的田園,將工具設計成玩具式的工具等。

| 長三角農業規劃 安徽中農富通官方微信 掃描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