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包括構建新型農業三大體系、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等三個方面。
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以農業生產關系調整帶動農業生產力提升,以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為抓手,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傳統農業大省向現代生態農業強省跨越。
構建新型農業三大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因地制宜發展糧、經、草、牧、漁,穩定發展專用品牌農產品和優勢特色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推進漁業健康養殖,加快特色農業、休閑農業發展。推進規模化種養,提高糧食產能,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和生產性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培育產業集群。發展農產品倉儲、保鮮、物流電商等新興流通業態。積極開發農業觀光、休閑等多種功能,推進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
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加快建設生態高標準農田,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大力推進減量化、清潔化、一體化先進生產技術,實施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著力提升物質裝備條件和農業科技水平,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實施種養復合循環利用生產方式。建立健全農業生產質量安全控制可追溯體系。
構建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承包地,開展托管土地經營權入股,圍繞大宗農作物“耕、種、收、管、儲”等環節,開展訂單式服務。加強土地流轉用途管制,禁止“非農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生產、加工、物流、營銷等一體化。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開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評選管理。做優做強龍頭企業,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甲級隊”。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積極發展規模適度的農戶家庭農場,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培育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創建活動,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口糧田,實施藏糧于地戰略。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以56個糧食生產大縣和省級及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區為重點,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提高小麥、水稻、玉米三大谷物單產,穩定大豆優勢區域種植規模。在保口糧、保谷物的基礎上,逐步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稻魚共生、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適度發展棉花、油料,積極發展茶葉、中藥材、蔬菜、干鮮果品、木本油料等特色農業,推進標準化畜禽規模養殖業和漁業健康養殖。加強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主產區建設,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強化調查檢測,建立基于自主衛星資源的現代農業快速綜合調查監測系統。
專欄:現代農業建設重點工程
開展糧食綠色增產、畜牧綠色低碳循環、漁業綠色健康養殖、特色農業綠色增長和休閑農業綠色體驗等模式攻關。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4670萬畝,占安徽省耕地面積70%以上,糧食產能達到720億斤以上。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大力培育“綠色皖農”品牌,實施品牌培育計劃,組織開展品牌認定,加強品牌資源整合和營銷推介。
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力爭到2020年,家庭農場達到10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8萬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3000個,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0家以上。
啟動“互聯網+農業”試驗示范行動計劃,開展皖北中低產田增產增效示范,開展優質良種、有機肥、生物農藥、生物飼料試驗示范,推進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示范,開展節水灌溉示范。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80%。
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提升農村改革試驗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推進農業“走出去、引進來”。
促進農業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完善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監管服務體系,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動建立農藥集中配送體系。開展產地環境污染治理,強化投入品管控,推進綠色化生產。以“菜籃子”產品為重點開展追溯試點,建立農產品追溯體系。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行為。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發揮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場。推進現代種業創新,優先發展種質資源與生物育種技術、農作物綠色增長提質增效技術,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推進農信農機農藝融合,擴大糧油農機農藝集成模式試點,大力發展農機裝備,創建小麥、水稻、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大力發展精準農業,推廣農業物聯網等新技術,創建一批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農業物聯網試驗區,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加強糧食倉儲和轉運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實施節肥、節藥、節水行動計劃。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濕地保護獎勵試點和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全面推進秸稈還田,利用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生產沼氣、有機肥,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開展保護性耕作和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嚴守耕地、水資源、林業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現代林業示范區,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治理,發展特色高效林業。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市縣、示范區、示范主體建設。建設一批生態農業重大項目。
大力提升耕地質量。加強土壤質量調查評價。開展退化耕地綜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復、土壤肥力保護提升,大力推進占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采取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土壤改良方式,提升土壤肥力。防治耕地有機污染,建立農產品產地土壤分級管理利用制度。
| 長三角農業規劃 安徽中農富通官方微信 掃描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