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安徽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認為,必須繼續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盡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的短板。
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浩翔農牧集團公司董事長高亞飛:隨著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更多有技術、有熱情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但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適度規模化,投入很大,市場風險較高,對從業者的要求不同于分散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政府要加大力度,將有志于從事現代農業的返鄉年輕人,培育成為既懂技術,也懂管理、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解決“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更解決“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著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全國人大代表、天方茶業董事長鄭孝和: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才能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對于如何具體實施多功能大循環農業,鄭孝和認為生態循環大農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廣泛參與,最重要的就是靠各級政府引導和推動。
他首先建議建立農業、環保、水利等相關部門參與協調機制,建立考核、激勵、監督等制度,促進綠色消費、資源循環再生利用,做好農業資源污染防治,推進清潔生產;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引導節能降耗、保持環境。其次是要制定規劃,要把發展生態循環大農業的內容列入長期發展規劃中,建立生態循環農業經濟評價體系及相關統計制度,確定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的戰略目標,分階段分計劃實施。
糧食生產向品牌要效益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商聯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鶴齡: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不斷發展,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但糧食主產區出現了產量增加、價格下跌、效益降低的被動局面,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因此,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通用糧食生產逐步轉向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向品牌要效益是糧食生產發展的現實需要。建議通過發展品牌經濟帶動提升糧食質量效益,實現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