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三塊短板提高農業競爭力
“‘十三五’期間,站在新的高起點上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著力破解農業發展的制約瓶頸,補齊農業三塊短板,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在審議“十三五”規劃綱要時,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說。
Q : 這三塊短板是什么呢?
01農業基礎設施短板
吳沛良指出,江蘇現在高標準農田比重已經達到50%,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田塊高產穩產能力不強,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適應規模經營的農田基礎設施還不完全配套。“十三五”期間,江蘇每年要新增150萬畝高標準農田、50萬畝設施農田,建設100個以上耕地質量綜合示范區,加快規模經營的糧食烘干、倉儲等配套設施建設,到2020年,江蘇省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60%,設施農業比重達到20%。
02現代技術裝備短板
“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們的農業勞動生產率不高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也是農業生產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必須在強化技術創新、強化機械化、智能化裝備、推動農業集約化經營上下功夫。”據介紹,江蘇省專門發布了“十三五”重大科技需求,引導科研教學推廣部門聯合攻關。力爭到202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0%。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推進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加大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力度,推進農業智能化、精準化管理,到2020年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到65%。
03農業產業化短板
“推進產業化是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增值的關鍵。”吳沛良告訴記者,“江蘇省現在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和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7:1,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農產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大路貨多,品牌產品少;帶動農民松散型多,緊密型少。”按照計劃,“十三五”時期,江蘇將繼續加大農業產業化推進力度,加強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強化基礎設施、科技研發、信息服務等公共平臺建設,加快農產品加工技術轉型升級,創建一批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促進集群集約發展。培育一批產業優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重點企業,完善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到2020年,江蘇省“三品一標”總數超過1.8萬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2∶1。
增強糧食產能比連年增產更重要!
去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但“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供給”依然被寫到《政府工作報告》里。為什么?吳沛良告訴記者,要保障老百姓的“飯碗”,持續增強糧食產能比連年增產更重要!
“2015年江蘇省糧食總產達到712.3億斤的歷史最高水平,但并不是說糧食問題就可以放松了。”吳沛良說,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但當前糧食還存在“三量齊增”的現象,即糧食產量、糧食進口、糧食庫存均在增加。要協調好這幾方面的問題,江蘇在“十三五”期間將不追求糧食的連年增產,但必須要保持產能持續增強。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戰略上必須實施好中央和江蘇省委1號文件提出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術上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糧食規模經營。
吳沛良告訴記者,未來五年,江蘇將每年新增150萬畝高標準農田,到2020年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60%。通過建設一批綜合示范區,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應用補貼等,提升耕地質量。同時,加快培育一批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水稻集中育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把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服務主體發展成為應用糧食生產科技的主要力量,重點發展100-300畝的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并加大對規模經營的倉儲烘干、農機庫房等配套設施的扶持,提高規模經營能力。
“江蘇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省份,資源約束矛盾突出。在這種條件下,我們能實現糧食總產全國第五、農業增加值全國第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科技的支撐作用。”吳沛良說,目前,江蘇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65%,高于全國8個百分點。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江蘇的農業科技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農業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還不夠,科技對農業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吳沛良表示,“十三五”期間,江蘇將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力爭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也就是70%以上。實現這一目標,將重點“突出三大導向”。
一是突出農業重大科技需求導向,依托60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圍繞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節本增效技術、綠色發展技術等組織聯合攻關,形成一批“蘇”字頭的農業科技成果,搶占現代農業發展制高點。
二是突出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需求導向,每年推廣40-50項農業重大技術,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平臺,推行“首席專家+創新團隊+推廣單位+示范戶”模式,建設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全面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
三是突出現代農業人才需求導向,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探索構建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體系,每年培養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三類職業農民20萬人。同時,全面啟動實施現代農業領域海內外引才行動計劃,面向國際引進高層次、戰略型、領軍式現代農業科技人才,為現代農業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