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當天公布“十三五”規劃的十個任務目標。其中,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再次被寫入五年規劃。
早在年初的一號文件里,就已經提出了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這次“農業現代化”更成為了十三五規劃的主線。隨著“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出臺,此次規劃對農業現代化的重視,將帶來哪些政策紅利?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61%,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我國將會把更多資金投入在農機基礎設備上,對農機行業的扶持政策也將加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剛剛在10月15日發布,農產品價格機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價格機制。針對目前部分主要農產品價格內外倒掛明顯、農產品庫存龐大、農民種地收益低等問題,國家在“十三五”期間將進行一系列補貼制度和涉農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改革。
農業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部分,也將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農業電商作為信息化的重點,一直以來備受關注。3月份以來,就有《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指導意見》、《關于協同推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加快服務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等各種農業電商政策出臺。這次十三五規劃出臺,國家有望出臺更多相關扶持政策。不僅如此,也會有更多電商大佬響應相關政策,把市場和眼光轉向農業,快遞流通等相關領域也或因此得益。
“從高產到高效,科技興農是現代農業必由之路。除信息化之外,‘十三五’規劃可能涉及的現代裝備、現代育種科技等都是未來重點扶持的方向。”中泰證券研究員謝剛日前表示。現代種業或將受益十三五規劃,為了在育種技術、育種人才上實現突破,國家對現代種業領域的扶持政策也將更多。
農業現代化,對農業科研領域也提出了新要求。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十三五規劃中,農業補貼將向農業科研領域有所傾斜,農業科研補貼力度或將加大。
除此之外,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現代農業示范區作為探索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將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和農業改革“試驗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11月7日,農業部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期間,組織舉辦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研討會。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出席并作主旨演講,他強調,示范區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要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當好“排頭兵”“領頭羊”,為引領全國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截至2015年1月,農業部全國范圍內已認定三批28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其中,中農富通龍頭產業機構——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簡稱規劃所)規劃設計的項目共15個。
2月,農業部發布《2014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報告》,對前兩批153個示范區2013年建設水平進行監測評價。監測結果顯示規劃所進行規劃設計的5個項目所在示范區,除了綜合排名靠前,在農業物質裝備水平等六大方面的24項指標上與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