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下午14:00—17:00,第十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專題研討會二 “構建城鄉發展融合體,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研討會(簡稱研討會)通過在線直播方式成功舉辦。研討會由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央視新聞、百度、新浪、中農富通今日頭條等多家媒體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直播。據統計,截止到會議結束共43.1萬人次在線觀看了本次會議。
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李樺教授主持,邀請了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專家、教授共同圍繞“構建城鄉發展融合體,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專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自然資源部巡視員、原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綜合處處長趙永革博士做了“鄉村規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工作”的主題報告。趙博士指出:鄉村規劃服務于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終極目標是村民生活富裕。要保障目標的實現,鄉村規劃發揮著基礎性支撐作用。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城鄉統籌委副會長、國家文物局中國文保基金會理事、北京綠十字發起人孫君做了“中國一產時代的到來”的主題報告。孫君指出:一生農,二生城,三生中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鄉村一直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只有走進了鄉村,才能明白中國未來現代化發展的方向。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何慧麗做了“內循環的基石:農民組織化”的主題報告。何院長提出:城鄉內循環的基石是農民組織化,農民組織化是因地制宜的,多種形式的,需要黨政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黨政主導是前提,農民中的核心骨干力量帶動為主體;社會中的知識分子,市民,各種各樣的主體力量積極參與。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流通專家洪濤做了“數字農產品跨境電商”的主題報告。從中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現狀、相應的政策、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簽署、國內為主雙循環發展戰略、跨境電商+云展會+視頻直播、數字農產品電商轉型路徑等六方面分析了在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的新路徑。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王志芳做了“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自然途徑范式”的主題報告。分析了中國歷年生態修復項目及政策的發展演變過程,歸納了國內外生態修復理論技術前沿進展,考察調研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試點區域,并對國內外現有的一些生態修復的技術類型與一些范式進行提煉比較。

農業農村部建筑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譚利偉做了“鄉村產業發展與資金項目政策解讀”主題報告。分別從補貼、補助、園區示范、榮譽掛牌、貸款等五大類型的申請,政策申報等方式技巧做了詳細的闡釋,干貨滿滿,饗食觀眾。

農業規劃咨詢:市縣十四五農業農村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