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聚焦縣域現代農業發展,11月23日下午由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教授主持此次縣域會主題報告環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先生以“縣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為主題,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重要背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要點以及解讀準確理解和把握規劃的內容三個方面,結合張家港永聯江南田園風情小鎮、法國香水小鎮格拉斯、美國巧克力小鎮Hershey等國內外經典案例,詳細解讀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馬曉河指出這個矛盾主要在農村,主要是縣域經濟,最受影響的群體是農民,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

清華大學農村研究院首席專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原副司長方言以“生態宜居——鄉村振興的關鍵”為主題,方言女士指出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和生態宜居是硬件,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是軟件,解決人的思想問題,最根本目標是生活富裕。方言女士強調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正在逐步完善,下一步對于區域布局上的調整,目的在于實現農產品品牌化,優化農業主體功能和空間布局,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系,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先生指出,我國人多地少、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從事傳統種養業的小農戶存在的長期性,解決好農業生產過程中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必須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這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現實途徑,更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振興鄉村的大產業。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進入難得的機遇期,有旺盛的市場需求,有良好的人才技術裝備基礎和一定規模的服務主體,有各級政府的扶持引導,也有一些成功的模式可借鑒。在推進發展上,要堅持市場化導向,以組織重構和社會資源共享為重點,打造一批“滴滴農服”大平臺,促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并呼吁社會各界力量積極投入到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去。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專家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發言。推進農村高質量發展主要是從堅持質量第一、切實加強執法監管、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這四個方面來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當前,農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質量興農極為迫切。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是鄉村振興大戰略中最關鍵的子戰略;推動農業的質量變革,是今后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原巡視員黃延信先生以“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體制機制創新”為主題。他指出目前農村發展不充分,主要受三個單項外流因素影響,即土地這個要素單項外流、人力資源單向流出、資金單向流出的影響。他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本靠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激活主體。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把外部資金、要素引到農村,鄉村振興才能順利推進。

11月24日縣域會組委會組織嘉賓前往潤易農業、洋河農業嘉年華、洋河酒廠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考察。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田園綜合體規劃、農業(旅)綜合體規劃、國家農業公園、農業嘉年華規劃、農業產業集群規劃、農村一二三融合規劃、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規劃
座 機:010-62335590
晉老師: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