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現實情況看,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為了提高沁源縣農村發展水平,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城鄉一體化發展,山西省沁源縣縣委縣政府借助其三晉生態第一縣的生態環境優勢,實施綠色立縣,轉變沁源縣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民收益,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為了落實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北京市富通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受沁源縣農業委員會委托,編制《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
本文來源于《中外農業概覽》2018年5月刊
《規劃》編制項目組通過系統分析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的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等環境條件和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對接沁源農業綠色發展需求,提出,應通過政府主導,借助XX鎮XX村的自然條件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首先搭建一個農業綠色發展技術、模式孵化平臺,設施、裝備展示平臺,沁源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平臺、推廣平臺、服務平臺,為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提供試驗、示范、服務平臺。并在此基礎上,融合XX村周邊的山、水、林、田、路資源,以及荒廢的XX莊園,新建的溫泉養生養老項目,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平臺打造、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生態和鄉村環境風貌建設、經營體系構建,建成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帶動沁源農業綠色發展。

項目設置
針對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的需求以及資源特點,項目共策劃20個重點建設項目(如表1所示)。20個重點建設項目在空間上按照“一心,一谷,三區”進行布局?!耙恍摹敝皋r業綠色發展綜合服務中心;“一谷”指農業綠色硅谷;“三區”分別為新型農人孵化區、創意農業體驗區和山水·文化體驗區。
重點建設項目列表

經營體系構建
(1)沁源農業綠色發展辦公室
“一心”和“一谷”建議由縣政府主管領導、農委和其他相關部門聯合成立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的相關工作及“一心”、“一谷”的相關事務經營管理。

農業綠色發展辦公室構架圖
(2)股份合作的村集體經營模式
建議以村兩委或企業主導,村集體、村民和其他經營主體通過股份合作、聯合經營、統一管理的方式構建股份合作的村集體經營模式。

農業經營合作社構建模式圖
環境保護
(1)環境綠化彩化工程
山地綠化彩化:加快實施林地造林和退耕還林為沁源農業綠色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森林結構優化:開展森林撫育工作,提高森林質量。同時,配合休閑旅游需求,塑造森林造型景觀。
城鄉綠化彩化:以公路系統為骨架,建成一批綠化、彩化、美化的彩色森林帶,營造林水相依的生態河道和景觀綠化帶。大力開展森林城鎮(村莊)創建,穩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改善提升人居生活環境質量,實施鄉村振興。

(2)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針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面源污染問題,以種植業面源污染控制、畜禽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問題為關鍵切入點,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面源污染防控技術和相關設備,如:緩控釋肥、水肥一體化、農業廢棄物生化處理制肥系統、生物菌劑、生物降解農膜、生物膜污水處理器等,對小流域尺度的面源污染進行源頭防控和末端治理,實現農業農村區域面源污染負荷的有效減排,從而改善環境質量,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項目以落實沁源農業綠色發展需要為出發點,通過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和建設,轉變沁源農業發展方式。
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后,將會發揮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收益來源主要包括生產性項目收入、休閑農業類項目收入、農業加工類項目收入。社會效益主要包括增加農民就業崗位;有利于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當地綠色農業品牌打造,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生態效益包括以綠色發展為目標,充分考慮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通過田園綜合體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鄉村田園;充分考慮施行循環農業和綠色生產。
通過沁源農業綠色發展,農業、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同步發展,改善農民人居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渠道、提高農民經濟收益,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