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產業興旺,群眾富裕,鄉村才能振興,這就需要一批高質量農業品牌支撐。
“鄉村振興,品牌先行”不是一句空喊的口號,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路徑,亦是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中共中央及各省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無不在提醒我們要用更堅定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完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由此實現貧困地區農產品普惠式溢價,激活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要素,推進精準高效扶貧。

圖片/大眾網
中共中央、國務院 《規劃》指出: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推進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擦亮老品牌,塑強新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農業品牌和國際品牌展會。做好品牌宣傳推介,借助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等渠道,充分利用電商、“互聯網+”等新興手段,加強品牌市場營銷。加強農產品商標及地理標志商標的注冊和保護,構建我國農產品品牌保護體系,打擊各種冒用、濫用公用品牌行為,建立區域公用品牌的授權使用機制以及品牌危機預警、風險規避和緊急事件應對機制。 江蘇省 《規劃》指出: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蘇”字號區域公用品牌、知名企業品牌和名特優農產品品牌。突出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挖掘特色農產品資源,鼓勵培育地方品牌。支持地方建立生產精細化管理與產品品質控制體系,打造國際品牌。推進“蘇米”品牌創建,打造“江蘇生態健康漁業”名片,提升南京鹽水鴨、高郵鴨蛋、太湖“三白”、陽山水蜜桃、宜興紅茶、長江“三鮮”、東臺西瓜、邳州白蒜、洪澤湖螃蟹、盱眙龍蝦、句容應時鮮果等區域農業品牌知名度。鼓勵農業品牌企業積極爭創省質量獎、中國質量獎等各級政府質量獎。加大品牌建設支持力度,對品牌創建、規劃設計、策劃宣傳、評價評選、宣傳推介、打假維護等給予補貼。支持各類主體創建農業品牌,積極注冊商標。加強農產品商標管理,建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品牌推介,組織參加各類國家級展會和境外展銷。 江西省 《意見》指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制定和實施全省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建立健全質量興農的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深入推進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建設全國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區和綠色農業示范區。大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探索區域農業循環利用機制。推行標準化生產,推動地理標志商標申請注冊,鼓勵支持申請注冊集體商標,推進綠色農業品牌創建工程,重點打造“四綠一紅”茶葉、“江西地方雞”、江西茶油、江西大米、鄱陽湖水產、江西果業、贛南臍橙等一大批綠色有機品牌,提升“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強源頭治理,健全監管體系,逐步構建“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 浙江省 《規劃》指出:培育浙江農業品牌。實施品牌強農工程,積極搭建展示展銷平臺,加強品牌策劃、運營、宣傳推介和保護。制定分層、分類、分區域的品牌培育發展計劃,進一步完善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農家特色小吃品牌等為重點的農業品牌體系。到2022年,浙江名牌產品(農業類)達到500個,浙江名牌農產品達到30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到100個。 發展區域公用品牌。鼓勵和支持開展區域品牌注冊保護,加大地理標志農產品挖掘、培育和保護力度。推廣縣域、市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創建經驗,圍繞省域主導產業、歷史經典產業、特色農產品,強化質量管控和認證,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公用品牌。把浙江特色優質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宣傳推廣納入公益宣傳范疇給予支持。到2022年,每個市至少創建一個市域以上農產品公用品牌。 云南省 《規劃》指出:強化品牌建設。制定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建立完善質量品牌管理制度,提升標準化生產能力和品牌培育創建能力。委托品牌策劃機構,精心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有優勢、有影響、有競爭力的云南區域公共品牌,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樹立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整體品牌形象。加快現有農產品品牌化。結合地域差異、品種特性,創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蘊、鮮明地域特征“小而美”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入國際公認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依法爭創馳名商標、名牌產品、生態原產地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引導企業強化商標品牌意識,建立完善商標注冊、使用、許可、轉讓、質押、投資、維權等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名優企業、產品、品牌等評選活動并進行獎勵。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媒介講好品牌故事,全面擴大“綠色食品牌”國際、國內和省內影響力。建立品牌農產品目錄和標識制度,實施準入和退出管理。建立授權使用、品牌危機預警、風險規避和緊急事件應對機制。加強對成長中的地方特色企業和產品品牌的保護和管理,實時監控、評估公用品牌狀態,嚴厲打擊各種冒用、濫用公用品牌,惡意搶注商標、侵犯商標專用權等行為。 福建省 《意見》指出:打響“清新福建·綠色農業”品牌。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支持發展一村一品,培育發展安溪茶葉、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連江水產等一批特色產業產值超百億的一縣一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力爭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標”達4000個以上。提升福建百香果、富硒農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2018年組織評定10個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個福建名牌農產品,到2020年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農產品總數達150個以上。開展“清新福建·綠色農業”主題宣傳和“閩茶海絲行”活動,不斷擴大福建農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廣東省 《意見》指出:實施“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創建行動。制定實施廣東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產品,培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扶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企業品牌、精煉一批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到2020年廣東品牌農產品數量達到2000個以上。 貴州省 《意見》指出:堅定不移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圍繞打造全產業鏈,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創新品牌培育發展模式,實施“貴州綠色農產品”整體品牌建設工程,打造一批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抓好“三品一標”等產品認證,加快建成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村村建立合作社、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帶動模式。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產業化聯合體,促進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有機結合,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到2022年,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2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5萬家,“三品一標”產地認定面積超過5000萬畝。 未來將是中國農業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批“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農業品牌將閃亮登場,躋身國際舞臺,豐富中國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品牌凝聚共識,品牌引領希望,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必將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
農業規劃咨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先導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農業嘉年華、國家農業公園、農旅綜合體、設施農業產業集群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