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西視察工作時對江西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的總體要求。近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既體現了中央對“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要求,又體現了江西特色;既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又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實施意見》在開頭部分強調了“十三五”時期江西省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農民人均收入與2010年相比提前翻一番,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確保江西省廣大農民與全國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
江西省省委書記強衛強調,實現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農村不能掉隊;推動江西省發展升級,現代農業要加快發力、力爭走在前列。江西省省長鹿心社強調,堅定不移調結構、強產業、抓改革、補短板、促增收,確保江西省農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實施意見》指出,江西省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的外部環境條件和內在動因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有利條件和困難挑戰并存。農業農村短板加快補齊,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村各項改革全面展開,為促進“三農”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但江西省也存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難度加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江西省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農工部部長毛祖遜指出,各地各部門要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不松勁,切實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帶動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的優化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帶動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的優化,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實施意見》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的優化這一新理念進行了準確概括。主要內涵是,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整合資金加快推進高標準綠色生態農田建設,在穩定水稻生產、提高糧食產能的前提下,立足資源稟賦,適應市場需求,推動特色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
江西省農業廳黨委書記陳日武指出,《實施意見》特別強調了培育壯大農業產業集群、大力實施農業“百縣百園”建設工程等內容,有江西特色。江西省農業廳將以75個農業產業集群為核心,建好農業種養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區、商貿物流區和綜合服務區“四大區域板塊”,實施“百縣百園”建設工程,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
《實施意見》強調,要用新的理念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概括起來就是要采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通過農業相關產業聯動集聚,推動生產要素跨界配置和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有機整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
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也要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為此,《實施意見》提出,對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實施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支持建設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加工配送中心、產地集配中心和交易中心項目,培育一批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技術為支撐,聯通重要產地和銷地的跨區域產銷銜接體系的骨干流通企業。
《實施意見》要求,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快遞等系統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的建設與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積極扶持和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遞配送、連鎖直銷、農超(社)對接、展示展銷等現代營銷。鼓勵大型電商平臺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和信息進村入戶工作。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優勢特色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