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園區是南京市發展綠色都市農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從2007年開始,南京市組織開展了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工作,現有41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為了幫助園區的提檔升級,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特委托中農富通編制《南京市農業園區發展研究報告》,以期從產業發展路徑、園區發展模式、保障措施等多維度為南京市農業園區未來三年的發展做統籌謀劃。
目前中農富通團隊已完成板橋現代農業示范園、八卦洲現代農業示范園和浦口全區農業園區、江寧全區農業園區調研工作。
8月13日,中農富通調研團隊分為兩組,分別由中農富通長三角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薛欣艷與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杜名揚帶隊,來到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橫溪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江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調研1組在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和江寧區農業農村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了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負責人介紹,園區多年來對于合作社的建設和管理進行了探索。南京牛首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是由當地701人發起的,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出資入股,實行保底分紅,按照土地流轉費700元/畝標準給予成員保底分紅,在保底分紅的基礎上合作社從當年盈余的40%按成員出資額所占股份比例進行年終分紅。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為成員發展生產提供服務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以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為成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主要業務范圍如下:組織采購、供應成員蔬菜種植所需的生產資料;產品售賣靈活,農戶可以自銷也可以售賣給合作社,谷里農產品田頭集散中心為合作社成員拓展銷售渠道;開展成員所需的運輸、貯藏、加工、包裝等服務;農業機械化服務;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
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區總規劃面積為22460畝,主導產業設施蔬菜栽培面積11400畝,占總面積的50.8%。基礎產業生態稻米種植面積2850畝,占總面積的12.7%。各類經濟林果面積7300畝,占總面積的32.5%。其中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品牌化生產水平達100%。園區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非常重視,創建了農產品安全監管平臺,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設,實現了公司從農產品基礎信息、生產管理過程、產品銷售全途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的智能化管理。通過園區平臺的智能化管理將農戶生產過程一一記錄在手機app上。建設占地面積500畝的防蟲網葉菜基地和推廣8米鋼架大棚。加大抽檢檢測力度,針對園區各生產經營種植品種,在農產品上市前10天統一進行抽樣檢測。公司投資近50萬元建設田頭檢測室,并配備專業人員,實現了基地檢測室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統一發放上市產品的“產地證明”,完成農產品流通的可追溯體系。
園區圍繞著蔬菜產業的品牌化建設,按照“統一技術、統一農資、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打造“春牛首”蔬菜品牌。目前“春牛首”蔬菜已連續6年獲南京市級名牌產品,且還積極申創江蘇省級名牌。并且獲得國家GAP和農產品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園區是中國·江蘇蔬菜種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種博會)的指定召開地點,種博會的召開增加了谷里蔬菜的品牌效益。
隨后調研組來到園區實地走訪調研。

谷里蔬菜機械化生產服務隊

谷里節水灌溉基地


蔬菜推廣示范基地

谷里花木園


谷里農產品田頭集散中心
調研2組調研了橫溪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江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上午,調研2組來到江寧區最南邊的橫溪現代農業產業園,首先參觀了溪田田園綜合體休閑體驗區。跟著觀光車,工作人員向調研組介紹了景區的彩虹滑道,特種淡水魚生境館,松鼠樂園,垂釣中心,叢林木屋,兒童沙灘,科普館等多處景點。通過展示溪田田園綜合體的打造,調研人員了解到當地農旅規劃的思路和方向。
隨后,調研2組到達橫溪西甜瓜推廣示范基地,與負責人詳細交談,詢問目前西甜瓜種植技術和產業發展狀況。
橫溪園區方主任介紹,目前園區有入園企業23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4家,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33家、家庭農場24家。全區主要是以橫溪西瓜為主導產業,并全力培育橫溪西瓜等本土企業,橫溪西瓜已成為農產品綠色食品和地理標志。
橫溪街道當地農戶以種植西瓜為傳統經濟支撐,種瓜農戶達1.5萬戶,后因拆遷減少至七八千戶。引進臺灣小蘭品種,暢銷本地,供不應求。每年當地還會舉辦為期一個多月的西瓜節,其中包括幾十場宣傳、評比等系列活動。知名度的提升導致市場上出現許多仿冒者。方主任說他們在想辦法解決這一市場亂象,保護本地品牌。
除西瓜以外,方主任表示茶葉完全可以做成和西瓜一樣的重點產業。江寧區總共4萬畝茶葉面積,橫溪就有2萬畝,產量能達到15斤/畝。后期,希望獲得更多財政支持,完善園區配套措施,引進人才力量,提升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競爭力。

下午,調研2組來到江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一家入駐企業——江蘇國澤農業科技公司考察。“自有地”是其重點打造的本地品牌,園區所有農產品采用無公害有機方式進行種植和采摘。以會員制進行線上銷售蔬菜,全城配送,目前已有穩定會員5000左右。
公司負責人雷總介紹,由于前期沒有規劃好,導致后面遭遇品種迭代和政策等各種阻礙。全部采用訂單制,可以打通銷售渠道,保證價格標準化,但這也會導致“老板包打天下”的困擾。訂單處理、會員管理、產品配送等都需要老板親自上陣。
“自有地”每個季節保證二十種以上蔬菜品種,所以技術、管理難度大。雷總說:“經驗和路摸索出來,該跳的坑跳過了。未來有兩方面打算:一是繼續管理好現有會員,開拓小區市場;二是希望和南京農業大學這樣的高校合作,將這里打造成蔬菜品種技術的推廣基地。”
最后,調研組考察了玖玖禽業生產基地,工作人員向調研人員一邊演示分揀包裝車間的機器自動化運作和雞舍養殖的監控畫面,一邊介紹說這是南京周邊最大的產蛋工廠,每天產8-9噸雞蛋,自有物流配送各大市場和市民手中,保證南京人民每天能吃到優質新鮮雞蛋。

江寧園區負責人沙主任介紹江寧園區不是農業主導型街道,管委會、入園企業并沒有和農服中心分開,再加上配套措施跟不上,沒有項目招商的開發渠道,即便有較好的農業基礎,也都是零散的,點狀的。希望由上層牽頭,重新規劃調整,帶動整個街道園區農業產業實力的提升。
8月14 日,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杜名揚帶領調研組來到江寧區現代農業園區的最后一站——湖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園區負責人介紹,湖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位于秦淮源鄉、文化古鎮——湖熟街道,于2011年底啟動建設,2014年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018年被評為南京市首家“味稻小鎮”、省級主題創意農園,2019年評為市級農民田間學校,2020年評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園區原規劃總面積14500畝,2020年擴建至56625畝,總體功能空間分為“四區三園二村一軸一心”,涉及6個社區,人口1.94萬人。
四區三園二村一軸一心
四區:優質稻米生產示范區、精致園藝生產體驗區、園林花木高效培育區、加工物流貿易集散區;
三園:菊花科技文化主題園、味稻小鎮水稻主題園、奇水園中園;
二村:錢家渡特色田園鄉村、陡門口特色水鄉文化村;
一心:研發展示與管理服務中心;
一軸:北干溝旅游景觀軸。

園區已建成高標準永久性良田7000畝,采用“稻鴨、稻蝦“等綜合種養的創新模式,示范推廣金陵優質食味稻米南梗46,南梗5055。注冊“湖熟”“百米圩”牌稻米商標,已建成工廠化育秧中心3800㎡、農機庫房3000㎡、烘干中心500㎡、稻米曬場3800㎡,一條從選種、育秧、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的稻米產業鏈初步形成,2019年園區水稻畝產達820公斤/畝,在南京好大米評比中也獲得金獎,實現了水稻高產高效創建。
2013年以來,園區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發揮基地新品種優勢,成功舉辦了七屆“湖熟菊花展”,累計接待游客339萬人次。其中,2019年第七屆菊花展展期30天內吸引游客60萬人次,創造餐飲、民宿、零售等菊花經濟8000萬元。
園區中經營多肉植物的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原本種植在園區的多肉植物受到南京市季節氣候影響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現在已經轉移到云南。現在公司主要種植仙人掌和花卉種苗。負責人說到,他希望未來多肉植物園可以由公司化運營逐步轉化為單體運營。他舉例說有省口腔醫院的醫生下班后來園區直播賣貨,效果很好,售賣的產品雖然有的不是園區內的,但是也很好地帶動了園區的發展。園區可以為個人提供攤位和基礎設施條件,這樣的個體銷售形勢有望成為未來的銷售主體。
隨后,調研組到達金陵脆梨園、坤泰農業(魚種苗繁育中心)、育秧中心和錢家渡美麗鄉村等地,與負責人詳細交談,詢問目前產業發展狀況。








接下來,中農富通調研團隊將繼續深入南京市域其他農業園區走訪調研。在完成調研工作后,中農富將憑借專業的運作團隊和多年三農服務經驗對每個園區進行深度剖析,并作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案。
中農富通將通過此次對南京41家現代農業園區的全方位調研,對南京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形成更為深層系統的認知,為將來園區提檔升級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為未來服務南京市域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珍貴資料。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示范園/示范區、鄉村體系/村莊、農民豐收節策劃落地、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等。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