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第十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專場一“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創新發展模式探索在北京召開,會上,中農富通鄉村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白春明代表課題組發布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研究報告(2020)》(簡稱《報告》)。



自2018年起,每年的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9月22日,為農歷秋分,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三年來,中國農民豐收節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農民主體、因地制宜、開放創新、節儉熱烈的原則,廣泛發動、下沉基層,各地節慶活動辦得越來越好,農民參與更廣、基層覆蓋面更大,節慶內容更豐富、表現方式更多樣,節慶文化韻味也更濃,充分展示了“三農”發展的巨大成就、中華農耕文化的豐富燦爛、農民群眾的時代風采,為打贏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報告》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章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背景與重要意義,主要介紹近年來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的時代背景以及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意義;第二章闡述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總體情況,梳理出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活動組織、活動時間和地點、活動內容;第三章介紹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典型做法;第四章介紹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社會反響;第五章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展望,總結今年的四個延續和四個創新,對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后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放在山西省運城市,農業農村部會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從國家層面,農業農村部安排了一系列節慶活動。比如,組織黃河流域9省區聯動“慶豐收、迎小康”系列重點活動、組織2020年度“全國十佳農民”揭曉活動、組織金秋消費季、組織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啟動豐收歷史文化數字保護工程、組織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等等。各地區紛紛開展豐收節主題活動,典型的主題活動主要分為特色農業節慶、地域文化展演、特色農產品展銷對接、鄉村休閑旅游、科技成果展示、公益服務活動、會議論壇、大賽評選、民俗表演、美食品鑒、農民體育賽事、科普教育等類型。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發展脈絡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舉辦有利于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引起全社會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和重視,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有利于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通過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民俗類活動,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托,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2020主會場開幕式
本《報告》由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中農富通鄉村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編撰,圍繞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背景與重要意義、總體情況、典型做法、社會反響以及展望展開分析和探討。利用實地調研、案例剖析、媒體資訊采集,整合近三年我所在中國農民豐收節方面的專題研究和實踐經驗編著成冊,對豐收節相關重要論述進行摘錄,并附上相關政策文件。希望能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各類主體、策劃者、管理者,提供了解豐收節理論和實踐研究進展的媒介,也為從國家層面指導中國農民豐收節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為不同主體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借鑒。
2020 第三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中農富通在北京、山西、山東、廣西、江蘇等地的示范基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豐收 迎小康”的活動。這些活動引領人們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匯聚人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托,接受農耕文化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2020年農民豐收節的精彩瞬間!
開封愛思嘉農業嘉年華
廣西玉林“五彩田園”農業嘉年華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
江蘇金湖水漾年華
山東莘縣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
山東保德縣繁莊塔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
山西大同農業嘉年華
江蘇洋河農業嘉年華
山西沁源水漾年華
農業規劃咨詢:市縣十四五農業農村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




